媒体报道

【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举行青稞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2018-06-01 11:47:17

原标题: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区青稞产业发展情况

  4月25日,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在区政府新闻办发布大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区青稞产业发展情况。自治区农牧厅厅长杜杰、自治区农科院院长尼玛扎西、自治区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尼玛顿珠、自治区粮食局副局长郭晓虹出席发布会,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政府新闻办)主任晋美旺措主持新闻发布会。

西藏举行青稞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图1)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政府新闻办)主任晋美旺措:

各位记者朋友们:下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现在,请杜杰同志介绍青稞生产基地建设及青稞单产提升行动有关情况。

  自治区农牧厅厅长杜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西藏而言,确保粮食安全首要的是确保青稞安全。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的粮食特别是青稞安全,确定了到2020年西藏自治区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00万吨,青稞产量达到80万吨的目标任务。

  农牧厅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指示部署,在“十三五”期间实施粮食双增长行动方案,即总产提高和单产提升,青稞生产稳步发展,总产增加5万吨以上,2020年单产增加25公斤。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粮食特别是青稞生产的支持力度,确保到2020年粮食总产稳定达到100万吨以上,青稞总产超过80万吨。

  一是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红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履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耕地占一补一政策,确保先补后占、占优补优,补充的耕地质量必须达到基本农田的标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万亩。

  二是推进优势产区建设。加快构建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五市粮食生产优势核心产区,以35个粮食主产县为核心,从政策、资金、项目和技术配套上予以重点支持,打造自治区粮食生产重点保障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三是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继续深化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放在优化农作物结构、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巩固提升粮食优势产区,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上来。粮食作物内部调整以压缩冬、春小麦面积,提高冬、春青稞作物种植比例为重点进行调整。加大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力度,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使品种更优,粮食主产区优势更强,粮食特别是青稞播种面积增加,到2020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其中青稞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

  四是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健全良种繁殖体系。加大“藏青2000”“喜拉22号”“山冬7号”“冬青18号”等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力度,充分挖掘良种增产潜力;加快新品种选育进度,确保生产后备良种储备,继续执行良种繁殖“125”体系建设,在粮食主产区集中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严把种子生产质量,实施统一生产、统一供种。

  五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主力军作用,探索构建国家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牧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专业合作社、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特派员、农牧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快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专业化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专业性、精准性,提升服务能力。鼓励农技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传播手段,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提高效率。在粮食主产县主要生产行政村选择3-5名有文化、懂技术、带动能力强,并愿意从事粮食生产的青壮年农牧民,按照新型职业农牧民的要求进行培育,在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上予以倾斜,使新型职业农牧民成为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科学种田的领头羊。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应用。2017年,全区两项技术各推广应用185万亩,力争2020年在全区35个粮食主产县全覆盖。

  六是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主动适应中央惠农政策的改革和创新,“三项补贴”政策改革向耕地地力提升和粮食规模经营倾斜,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深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改革,推动绝大部分粮食生产用机械实现“敞开补贴”,加大对区域性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中大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优化补贴方向,集中力量解决动力机械数量过剩、配套机具配置不科学、中大型机械应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形成机具、作物和种植模式相互适应的装备结构。“十三五”期间,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向主产县聚焦,项目投入向主产县倾斜,指导服务向主产县延伸,保护和调动重农抓粮地(市)、县(区)的积极性。完善青稞收购最低保护价制度,提高粮食商品率。

  七是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大力发展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性家庭农牧场。2017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构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引导农牧民在依法自愿的前提下,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合作、入股等多种方式向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发展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社会化服务型规模经营,促进多种形式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八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从源头开始抓起,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把控化肥、农药、农膜等重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不定期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行为。

  九是扎实推进科学防灾减灾。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强自然灾害、农业有害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制定完善避灾、防灾、减灾预案。自然灾害要以防旱为重点,完善抗旱措施,大力推广节水栽培、化学调控、农艺防旱等抗旱增产关键技术。农业有害生物防控要以蚜虫、西藏飞蝗、锈病、青稞细菌性条斑病、青稞黄矮病等为重点,早监测、早发现、早防治,从被动防治转向主动防控,避免扩散蔓延,造成损失。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推广新型植保机械、高效低毒低残农药,提高科学用药、生态用药、经济用药水平,做到防在灾害前面、抗在关键时点、救在第一时间,提高防控时效性和防治效果,把灾害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晋美旺措:

  下面请尼玛扎西同志介绍青稞良种繁育、青稞加工产品研发有关情况。

  自治区农科院院长尼玛扎西:

  下面,我谨代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就青稞良种繁育与青稞加工研发进展,向大家作一介绍。

  首先介绍青稞良种繁育。

  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未来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良种是推动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科技载体,也是驱动粮食增产的重要动能。长期以来,我院科技人员在自治区科技厅农作物育种项目和青稞专项的大力支持下,围绕青稞增产关键技术问题,选育了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实现了青稞三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新换代,有力地推动了青稞发展。

  一是从当地农家品种中通过系统选育,培育了一批青稞品种,实现了第一次青稞品种更换。西藏青稞科技工作早在1951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派出农业专家组随军进藏进行农业科学考察。从1952年到1966年期间,青稞科研主要侧重于对西藏当地农家品种的收集鉴定和筛选以及青稞生产问题的调研工作。选育了拉萨勾芒、白玉紫芒、白朗蓝、藏青336、喜玛拉4号、山青5号等品种。实现了西藏自治区青稞品种的第一次更替,青稞产量大幅度增加,总产量从1960年的12.9万吨,提高1975年到近23.6万吨,在新品种示范区的青稞单产从101公斤/亩提高到近153公斤/亩。

  二是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后,利用从农家品种中选育出的藏青336和喜玛拉4号等青稞新品种,通过杂交育种,选育出了藏青320、喜马拉22号、藏青148等为代表的青稞新品种并且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了第二次大面积的品种更新换代,青稞单产从150公斤/亩增加到230公斤/亩,青稞总产量从1975年的23.6万吨提高到2001年的62.8万吨。

  三是围绕提高青稞单产,保障青稞安全的目标,选育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了藏青2000、喜玛拉22号等为代表的青稞高产新品种,目前这两个品种推广面积占青稞种植面积的70%左右,青稞品种实现了第三次大面积的良种更新换代。青稞单产从250公斤/亩提高到350多公斤/亩,青稞总产量突破70万吨,2016年达到近75万吨。

  每一次青稞品种更换,青稞亩产增加40%以上,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西藏自治区青稞增产和保障青稞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种更新换代,品种选育是基础,良种繁育体系是保障。自治区高度重视青稞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了青稞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子田、二级种子田到大田生产的青稞良种繁育体系。在国家农业部的支持下建设了“青稞原良种扩繁与加工基地”和“藏区青稞育种加代与扩繁(元谋)基地”等青稞良种繁育和冬季加代扩繁与制种基地,形成了青稞种子生产、良种精选加工、包衣包装、统一供种的良种供种体系,有力地保障了青稞良种需求,促进了青稞良种化。

  目前,西藏自治区青稞产业在蓬勃兴起。青稞加工产业对品种要求朝着高产优质的方向发展。西藏自治区青稞育种科技人员,针对青稞具有保健作用和市场上需要抗病、高产、优质品种的需求,积极开展了青稞优质品种选育和抗病性状鉴定筛选科技攻关,已选育出了具有高β-葡聚糖含量的青稞品种08-1127和08-1128,具有抗病性能的青稞品种藏青13和042894-1等一批青稞新品种和冬青稞新品种“冬青18号”等,高产型青稞新品种的单产潜力在350-400公斤/亩,为青稞加工产业发展和青稞下一代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了优良新品种。

  下面介绍青稞加工研发进展情况。

  目前,全区从事青稞生产企业大约20余家,设计加工能力在11万吨左右(不完全统计)。其中,传统糌粑设计加工年转化青稞约2万吨,实际投产约1.4万吨;酒类酿造加工能力6万吨,实际投产近3万吨。主要加工品有糌粑、青稞酒、青稞醋、青稞面制品、青稞膨化食品、青稞麦片等。

  为推动青稞加工产业发展,自治区在青稞加工研发平台、青稞加工研发资金、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等方面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取得了良好进展。

  一是青稞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平台落成为青稞加工科研插上腾飞翅膀。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研发,在我院投入1200万元建设西藏青稞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平台,包括各种有效功能成份提取与产品研发实验室、主要功能成份提取中试车间、青稞红曲酒、青稞红曲醋、方便面等食品加工中试车间、特色食饮品产品质量检测室等。另外我院申请增设农产品开发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即将获得自治区的批复,使得青稞加工科研学科凝练、团队构建取得新进展。

  二是重大专项启动吹响青稞加工科研的冲锋号。自治区科技厅高瞻远瞩,于2016年在原有加工项目基础上首次启动了特色农产品加工重大专项,每年投入近千万元,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联合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大、中国发酵研究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区内外20余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开发了青稞六大系列概念性产品,包括工业化、清洁化糌粑、青稞面粉、青稞米、青稞饮品、青稞营养膳食、青稞糕点、青稞休闲食品、青稞浓香型白酒、醋、麦片、能量棒、青稞茶叶、青稞豆腐、青稞降血脂、降血糖保健品、青稞牦牛乳饮料等四十余个产品,为下一步青稞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科技成果落地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以日喀则、昌都、拉萨、山南地区青稞生产基地为依托,选择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开展成果转化,重点发展有机青稞米、糌粑、青稞麦片、饼干、青稞粉等大众食品和胶囊、咀嚼片、精粉、β-葡聚糖等保健、养生功能系列产品加工。扶持有实力的酒类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开发青稞白酒、青稞啤酒、青稞茶、青稞露等饮品。目前已有青稞麦片、规模化清洁化糌粑、青稞曲奇饼干、青稞茶、浓香型白酒等几个产品已经与企业开展了合作,目前合作意向已基本达成。

  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保持和发扬特色产品传统加工工艺并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和装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品的技术水平;二是立足现有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开发青稞的营养、保健、药用和工业等多功能用途,向多品种、系列化、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最大限度挖掘青稞的增值潜力;三是充分利用自治区内外科研院所、企业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资源,通过技术引进、委托研制、联合开发等模式,创新西藏高原特色的青稞加工的新工艺和新设备,加强青稞加工机械的研制与应用,提升青稞精深加工能力。

  晋美旺措:

  下面请尼玛顿珠同志介绍西藏自治区青稞加工业发展有关情况。

  自治区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尼玛顿珠:

  青稞是西藏自治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藏族群众的基本口粮来源,也是自治区最具优势的特色原料作物。青稞富含蛋白、纤维、维生素,脂肪和糖分含量低,是制作保健食品的优质原料。千百年来,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推动了青稞的产业化进程。

  一、西藏自治区青稞加工业发展现状

  目前,西藏自治区生产的青稞除了用于传统的糌粑制作和青稞酒酿造以外,还用于青稞米、青稞面粉、青稞麦片、青稞茶、青稞面包以及β-葡聚糖发酵制品等具有保健功能的食饮品的精深加工。目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研机构已研制出60余种青稞加工产品,到2017年年底会研制出100余种青稞加工产品,西藏自治区的青稞精深加工产品品种将得到极大丰富。

  为适应青稞产业发展新形势,自治区重点扶持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青稞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名牌产品,并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了青稞产业工艺技术,促进了青稞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区共有青稞生产企业30余家,设计加工能力在11万吨左右。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区青稞加工转化量为6万吨左右。

  目前,区内主要的青稞加工企业有两类:一类是酒类加工企业,另一类是青稞食品企业。酒类加工企业主要有拉萨啤酒厂、藏缘青稞酒业公司、西藏藏泉酒业、林芝蕃王酒业公司等。食品类加工企业主要有春光青稞食品公司、西藏圣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藏吉祥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二、推进青稞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青稞产能

  发展青稞加工产业,提升青稞产能是基础。建议一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青稞生产条件。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青稞生产能力。三是认真落实青稞生产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

  (二)发展青稞精深加工,推动青稞产业化经营

  一是加强宣传推介,让区外的消费者了解青稞食品的特殊保健功能,从而拓展区外市场。二是整合资源,做好产销对接,打通青稞种植、收购、加工、运输、销售通道,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三是做好青稞产业发展布局,以日喀则、昌都、拉萨、山南的青稞生产基地为依托发展青稞加工产业。四是在保留和继承西藏传统青稞加工工艺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农产品现代加工技术,提升西藏青稞加工产业的整体水平。五是加强对青稞产品市场定位的研究,确立自治区青稞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充分挖掘青稞食品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鼓励企业开展青稞红曲茶、青稞β-葡聚糖粉等高端保健食品的研发。六是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青稞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推进青稞产品品牌的整合,促进青稞产业规模化发展。七是扶持有实力的青稞酒类龙头企业上规模、创品牌,让青稞酒走出西藏,走向全国。八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扶持青稞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主要是对青稞产业发展中青稞良种生产、技术推广等环节进行支持,其次是加大对青稞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加大对青稞加工企业的扶持,引导和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外资参与青稞产业开发建设。

  晋美旺措:

  下面请郭晓虹同志介绍西藏自治区青稞生产、收购、储存和供需等有关情况。

  自治区粮食局副局长郭晓虹:

  各位领导和媒体朋友们:上午好。

  今天大家在这里召开青稞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这是全区涉农部门和全区240万种粮农民的盛事。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就西藏自治区青稞的生产、收购、储存和供需等流通形势做一简要汇报。

  一、青稞生产稳定发展

  青稞是西藏自治区城乡居民的传统主食原料,它的种植在西藏自治区粮食品种中长期占据主要地位,其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非常关心和重视三农问题,为了切实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效夯实粮食调控物质基础,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推行了青稞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2005年西藏自治区粮食市场全面放开,为稳定粮食特别是青稞生产能力,切实保护种粮农户利益,确保农户“种粮卖得出”,稳步增加农户收入,从2006年起,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出台了2006年青稞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首次提出青稞1.50元/公斤最低收购价格的意见。以后,随着青稞生产成本的逐年增加,以及青稞市场价格的不断提升,青稞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逐年提高,从2006年的1.50元/公斤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公斤,十年间,青稞每公斤最低收购价格增加了2.30元,年均增长9.74%。目前,已连续三年稳定在3.80元/公斤的水平,稳定支撑了市场预期,正确引导了青稞的生产,有效保护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总的来说,近年来在中央的全力支持和大力投入下,自治区涉农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藏青2000”“喜马拉22号”等优良新品种全面推广,全区青稞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西藏地产青稞产量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区青稞总产量由2011年的62.18万吨提高到2016年的74.67万吨,年均增长3.73%,且连续两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

  二、青稞购销顺畅

  为充分调动种粮农民向国家交售余粮的积极性,有效掌握市场调控粮源,引导农户及时将收获粮食转换为现金收入,切实保障种粮农户在粮食种植中得到实惠,实现增产又增收,2015年开始,自治区推行售粮大户奖励政策。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牧厅、粮食局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专员(市长)责任制的意见》精神,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联合制定并下发了《西藏自治区售粮大户奖励办法》,从2015年起,连续两年对全区售粮大户进行了表彰,大大激发了农户售粮积极性。从近几年我局收集汇总的全社会商品粮流通情况看,全社会各类粮食经营企业青稞收购和销售数量逐年上升,逐渐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态势,粮食物流通道整体畅通,粮食流通效率大大提高。从青稞购销情况看,国有粮食企业依然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但非国有粮食企业的重要补充作用越来越显现,市场占有份额也越来越大,青稞市场主体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

  三、青稞库存充裕

  西藏自治区属于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总量产销略有缺口,每年需从区外购进粮食20万吨左右。但作为主要粮食品种青稞是处于平衡有余的状态。由于青稞品质稳定,具有较好的耐藏性,加之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涉农部门大力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户储粮条件和水平,减少了农户产后损失。当前西藏自治区青稞库存充裕且基本稳定,较好地实现了“藏粮于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消费结构的显著改变,人们直接消费青稞数量明显减少,将会为青稞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优质原料。据我局每年组织开展的全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度末自治区全社会青稞库存为75万吨左右,超过当年产量,其中农户家中青稞储存数量大,占到全社会青稞库存的85%以上。

  为了确保西藏自治区区域粮食安全,更好地适应西藏自治区的区情和粮情,更加贴近西藏自治区粮食消费习惯和传统,切实增强区域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我们加大了青稞库存数量,建立了完备的三级青稞储备体系,并且实现了均衡轮换。另外,我们还正在建立动态应急地方储备糌粑66万公斤,预计本月末能够到位,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青稞市场平稳有序

  为了确保区域粮食安全,自治区粮食局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粮源组织调度,充实地方粮油库存,积极推进区内外粮食企业的产销对接,加强粮油加工、储运、配送、供应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合理配置好粮食资源,扎实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市场粮食供应充足,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维护了西藏自治区粮油市场的有效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特别是青稞和糌粑市场,青稞原料供应充足,糌粑加工供应网点遍布城乡,档次齐全,价格基本平稳,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日常口粮供应。同时,积极发挥区粮油质检中心的检验监测作用,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粮油质量安全监管,让人民群众安全消费、放心消费、健康消费。

  总的来说,当前西藏自治区青稞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良好的战略机遇期,我相信,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的无私援助下,在自治区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涉农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西藏自治区青稞产业一定会迎来前所未有的无限春光,青稞这个高原瑰宝也一定会走出雪域高原,惠及更多的消费者。

  晋美旺措:

  谢谢各位的情况介绍。

  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西藏商报记者:

  为什么要实施青稞单产提升行动?西藏自治区青稞增产潜力在哪里,有什么保障措施?

  杜杰:

  一、实施青稞单产提升行动的原因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安。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就西藏而言,确保粮食安全首要的是确保青稞安全。保障青稞安全在西藏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团结的战略意义。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区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其中青稞产量达到80万吨。

  首先,青稞是藏民族的传统食物,具有不可替代性。青稞是藏民族经过上千年的自然环境选择,最为适应高原种植的麦类作物,是西藏种植面积最大、产量占粮食作物比重最高的农作物,是藏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主要的粮食。保障了他们对青稞的需求,就保障了全区的粮食安全,西藏的和谐稳定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青稞对西藏粮食供给举足轻重。目前,全国青稞种植主要分布在五省藏区,种植面积约500万亩,而西藏青稞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360万亩,占全国青稞种植面积的72%,是全国最大的青稞集中种植区。西藏的青稞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将对西藏乃至整个藏区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西藏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禀赋决定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面临诸多制约。西藏属于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区。全区土地面积广阔,幅员120万平方公里,实际耕作面积只有552万亩,占土地面积的0.31%。耕地资源十分紧缺,扩大耕地面积受到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和种植业内部结构平衡与有效供给的双重约束。因此,西藏的青稞安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实现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青稞增产目标,必须通过实施单产提升行动作为基本保障。

  二、西藏自治区青稞增产潜力

  西藏自治区青稞增产潜力根本靠科技,基础在土地,通过良种良法良田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等综合措施,充分挖掘增产潜力来保障。

  一是挖掘良种推广潜力。2013年开始大规模推广“藏青2000”等,平均亩产比一般品种增产16.5公斤;2016年青稞总产比2013年增加9万吨,其中良种增产占三分之二。目前“藏青2000”、“喜拉22号”、“冬青18号”、“山冬7号”等新品种种植面积有185.07万亩,增产潜力还没有全部释放。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品种的选育更新,最大限度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二是挖掘技术增产空间。在粮食主产区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将增产技术集成配套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在适度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前提下,大力推广以增施商品有机肥等为重点的熟化生土、培肥地力的综合配套技术和农机深松整地、化肥机械深施等技术,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和技术转化升级。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等工作,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推进统防统治。

  三是挖掘耕地增产潜力。西藏自治区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提升空间大,在35个粮食主产区建立耕地质量提升保障核心区,通过高标准农田集中建设,大幅度提高耕地地力和耕地质量等级;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成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深松整地等项目,培肥地力实现藏粮于地,为粮食特别是青稞稳产增产奠定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节水重大工程建设与配套改造,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扩大水浇地面积,增加保灌耕地比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挖掘结构调整的增产潜力。粮食作物内部调整要以压缩冬、春小麦面积,提高冬、春青稞作物种植比例为重点进行调整。注重轮作倒茬、冬播作物复种绿肥和冬青稞复种豆科饲草等技术的推广应用。种植业内部要优化粮经饲结构,按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饲则饲的要求,腾出宜粮地用于粮食生产。另外,也可以结合补充耕地适当增加粮食作物生产。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成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粮食特别是青稞生产提供用水保障。

  二是加强基地建设。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孜县、白朗县、拉孜县、萨迦县;山南市贡嘎县;昌都市洛隆县、芒康县建设10个万亩优质青稞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研发组装、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打造高产创建的“升级版”,进一步提高青稞生产科技水平。

  三是加强良种推广。以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市为重点,分别在1-2个粮食主产县集中打造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固定的以良种繁育为主的种子生产专业村,提高良种繁育、种子加工和统供水平与质量。加大对藏青2000、喜拉22号、山青9号、冬青18号、山冬7号等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加强新品种研发,注重抗病冬小麦、青稞高产高效、高海拔青稞的筛选与示范推广应用,不断为粮食增产提供品种支撑。

  四是加强良法配套。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强良种良法配套,以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为重点,在主要粮食产区全面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积极推广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作业等方式,大力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技术,提升粮食作物生产绿色增产水平。

  五是加强政策协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对耕地地力提升和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整合资金,加强青稞优势产区建设,相关工程项目向粮食主产县倾斜。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在粮食增产行动中的作用。加强扶持青稞生产的政策研究,构建加快青稞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大力加强青稞产业发展宣传,唱响西藏好青稞的高原特色品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青稞良种繁育进展如何与青稞加工产品开发进展怎么样,如何产业化?

  尼玛扎西:

  先讲一讲青稞良种繁育

  前面,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了青稞良种更换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下面我主要介绍我们西藏青稞育种科研的进展情况。

  近年来,为推动青稞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青稞新品种培育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的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部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设岗增站,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设立科技重大专项支持青稞产业科技自主创新,西藏自治区财政厅专项支持青稞基因技术开发等有关青稞科技自主创新的重大科技项目,有力地促进了青稞育种科技创新。在青稞全基因组测序与基因图谱绘制、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大面积高产栽培研制与应用和特色食饮品研制与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有效驱动了青稞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促进了西藏青稞产业科技自主创新领先全国。

  一是青稞全基因组测序与功能基因挖掘取得重大突破。西藏自治区科技人员与国内科研单位合作,对西藏青稞地方古老品种“拉萨钩芒”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图谱绘制,全球首个青稞基因组图谱正式绘制成功,这是继藏青2000育成之后,在西藏自治区青稞科研创新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同时我们发现青稞第四染色体与大麦有较大区别,西藏青稞在适应性和品质方面具有独特性。通过不懈攻关,我们已经筛选出了耐盐碱的、抗白粉病的、耐贫瘠的和抗旱的青稞优异材料,同时明确了青稞淀粉合成的调控机理等。这些科技创新的成果为未来青稞品种改良及其功能基因挖掘利用和选育优质高产青稞品种,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性研究成果。

  二是青稞新品种培育和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实施青稞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先后筛选和示范推广了适应西藏高寒农区的早熟高产青稞新品种“藏青690”,选育出了适应冬播青稞产区的冬青稞高产新品种“冬青18号”,适应河谷农区的青稞高产新品种“藏青13”和用于青稞保健食品加工的高β-葡聚糖含量青稞品种“08-1127”等,在生产上示范推广,增产增效显著,为推动青稞产业发展提供了良种基础。

  三是搭建青稞科技创新平台。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农业部支持的“藏区青稞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发改委支持的“国家-地方青稞产业联合工程中心”已经挂牌运行。自治区发改委支持的“西藏青稞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平台”建成。青稞科研创新平台已经具备了基础前沿研究和产业化技术创新的能力。

  四是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团队。通过十年的精心培育,西藏青稞科技创新团队已经形成了围绕青稞种质资源研究+育种科研+新品种栽培+良种繁育+产品加工五个产业链环节布局的完整人才链和创新链。每个产业链环节的创新小团队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互相协作。创新团队的成员老中青结合、藏汉族搭配、硕博士配置。

  五是构建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在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西藏已经构建了以青稞种质资源鉴定为基础,育种为核心,栽培为关键,良种繁殖为保障,产品研发为重点,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的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西藏自治区青稞创新团队正在朝着青稞功能基因挖掘与定位、青稞高产超高产品种选育、优质保健性青稞新品种研发、青稞高产稳产低投入栽培技术研制、青稞特色优质食饮品开发等方面进行攻关创新、研制技术、力争突破。

  我们坚信,西藏青稞产业科技创新将继续领先全国,不断选育更优良的青稞品种,不断研制更加绿色增产的生产技术,不断开发更优质的青稞产品,为西藏自治区青稞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面讲一讲青稞产业化前景与建议。

  选择青稞作为主食是藏民族对高原的一种适应机制。千百年来,高原上食物单一,膳食纤维类食物源较少。而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青稞具有丰富的疗效纤维类营养及其药用保健价值。现代研究表明:青稞食品符合现代“三高两低富硒”,即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低糖,且富含微量元素硒。

  青稞还富含β-葡聚糖、母育酚、γ-氨基丁酸(GABA)、多酚类物质、支链淀粉等物质,其中胆固醇含量为0。

  青稞的β-葡聚糖在麦类作物中含量最高,据检测:青稞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6.57%,最高可达10.4%,是小麦平均含量的50倍。β-葡聚糖长期摄入具有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因此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又具有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同时可预防和控制肥胖症,防治结肠癌。

  青稞淀粉成分独特,普遍含有74—78%的支链淀粉,我院培育的青稞新品种“08-1127”的支链淀粉达到或接近100%。支链淀粉摄入具有对胃酸过多有抑制作用、升糖指数较低的作用,是糖尿病人良好食品。

  青稞所含的γ-氨基丁酸在降血压、改善大脑血流、增加供氧、治疗脑中风、改善肝肾功能、预防老年痴呆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功效。

  青稞的总膳食纤维含量16%,其中不可溶性膳食纤维9.68%,可溶性膳食纤维6.37%,具有清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青稞产业发展,最基础、最关键的是青稞要增产,要生产出足够的优质青稞原料。因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山南市和日喀则市两个青稞主产区要实现普遍增产50斤/亩的目标。我觉得这是战略性的、富有智慧的重大举措。

  山南市和日喀则市两个青稞主产区要达到增产50斤/亩的目标,在耕地、技术和增产潜力方面都具有基础,只有实现两个主产区的青稞产能提高才能保障全区青稞安全。西藏青稞主产区的确定和有效的增产行动措施,有利于西藏自治区农业区域化科学布局、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农业上水平增效益。实施青稞增产行动计划,才能倒逼青稞科技创新与良种选育更加高产优质,推动青稞高产高效生产,促进青稞加工产业发展。

  只有常抓不懈,充分发挥青稞产量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作用,西藏自治区青稞在不久的将来总产量将达到100万吨。而通过加工增值,青稞总产值可以突破500亿元。

  青稞具有的保健作用鲜为人知,需要加大宣传,广而告之。如果青稞的营养品质和保健作用,人人皆知,加上青稞产品美味可口,相信西藏自治区青稞加工产业一定会做大做强。下面我提几条建议,希望媒体朋友们,好好宣传,广而告之。

  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加工生产青稞面粉。青稞籽粒成分和淀粉结构特殊,磨成面粉后,面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氧化酶等,面粉容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变质,导致青稞面粉的保质期短,需要在其籽粒磨成粉后尽快加工成点心、饼干、蛋糕等食品。在应用青稞面粉灭酶技术的基础上,需科学生产复配粉。现代复配粉技术的概念为青稞面粉加工成馒头、面条、饺子等面食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一是青稞加工成面粉并制作面条、馒头、饺子皮等中国传统食品,使青稞面粉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二是为各种加工面条、馒头、饺子、点心、饼干、麻花的食品加工企业和知名面食餐饮店提供原料;三是借用内地优质面粉加工厂的设施设备、人才和技术力量,加工制粉。

  二是用现代技术改进糌粑生产工艺。糌粑是藏族群众青稞加工消费的主食。传统手工炒制、用石磨磨制成糌粑后食用,存在灰分超标、微生物污染等问题,需要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改进青稞传统加工糌粑的工艺和技术。一是用全程洁净化加工技术和环境,生产洁净、安全卫生的糌粑。二是选用高β-葡聚糖含量和在特定时间内淀粉降解的血糖指数低(如抗性淀粉含量高)的青稞新品种,生产优质原料,在通过全程洁净化加工技术,生产洁净美味、安全卫生、具有保健功能、适口性好、适销对路的糌粑系列产品。三是通过磨粉过程中控制淀粉颗粒大小,分级包装,生产出高疗效纤维含量、高β-葡聚糖含量、高蛋白质含量等系列糌粑食品。

  三是青稞米加工及其成为大米的伴侣。如何使青稞的优质特性与大米的有机结合,是青稞扩大市场、提高青稞需求量、促进青稞产业发展的手段之一。通过新品种选育、加工技术创新,生产出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胆固醇等群体适用的“大米伴侣”青稞米产品。

  四是开发系列休闲制品。利用膨化技术、重塑型技术等生产青稞即食麦片、重塑型麦片、米花系列,以及饼干系列以及能量棒等产品,满足消费者日常休闲需求和旅游市场消费。

  五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糖尿病、高血脂患者专用代餐粉。利用发芽技术、喷雾干燥技术等将高支链淀粉含量和高β-葡聚糖的青稞与其他食材配伍,根据不同营养代谢紊乱患者营养需求,利用高支链淀粉的升糖指数低的特点生产糖尿病专用代餐粉或片剂系列,解决糖尿病患者主食消费需求。

  六是研发军需抗缺氧青稞制品。充分挖掘西藏特有食物资源,利用青稞、牦牛肉粉、芫根等开发高原抗缺氧军需食品,将青稞耐饥饿特点和牦牛高蛋白以及芫根抗缺氧等完美结合,开发军用压缩饼干,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七是开发青稞系列饮品。西藏饮料市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藏族特色的饮品,应开发青稞牦牛乳饮料、青稞代咖饮料、青稞明目饮料等系列产品。

  拉萨晚报记者:

  西藏自治区青稞加工业现状及青稞加工业转型升级路径是什么?

  尼玛顿珠:

  一、西藏自治区青稞加工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年底,全区共有青稞生产企业30余家,设计加工能力在11万吨左右。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区青稞加工转化量为6万吨左右。

  目前,西藏自治区青稞加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并且大多数都是农牧民手工制作,产业化程度极低;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和增值率低;新产品开发较慢,传统产品区域特点过于明显,市场空间受限制;市场开发不够,主要集中在西藏本地销售,区外市场开拓不足;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加工环境、设备、工艺流程、检测手段、产品质量、包装、运输等缺乏统一标准。

  西藏自治区青稞加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糌粑和青稞酒,此外还有青稞米、青稞面粉、青稞麦片、青稞茶、青稞面包等。目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研机构已研制出60余种青稞加工产品,根据自治区的规划,到2017年年底将研制出100余种青稞加工产品,西藏自治区的青稞精深加工产品品种将得到极大丰富。

  二、适应青稞生产加快发展的新形势,青稞加工业如何转型升级

  青稞是西藏自治区最具优势的特色原料作物,也是自治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推动青稞产业发展,自治区做出了进一步扩大青稞种植面积,加快发展青稞产业的决策部署。为进一步推动自治区的青稞加工业转型升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展青稞加工产业,提升青稞产能是基础。首先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青稞生产条件;其次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青稞生产能力;第三是认真落实青稞生产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

  (二)做好青稞产业发展布局,以日喀则、昌都、拉萨、山南的青稞生产基地为依托发展青稞加工产业。

  (三)在保留和继承西藏传统青稞加工工艺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农产品现代加工技术,提升西藏青稞加工产业的整体水平。

  (四)发展青稞精深加工,确立自治区青稞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充分挖掘青稞食品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鼓励企业开展青稞红曲茶、青稞β-葡聚糖粉等高端保健食品的研发和生产。

  (五)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青稞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尤其是青稞酒的名牌产品,让青稞自治区的制品走出西藏,走向全国。

  (六)整合资源,做好产销对接,打通青稞种植、收购、加工、运输、销售通道,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尤其是要加强宣传推介,让区外的消费者了解青稞食品的特殊保健功能,大力拓展区外市场。

  (七)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扶持青稞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主要是对青稞产业发展中青稞良种生产、技术推广等环节进行支持;其次是加大对青稞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

  人民日报西藏分社记者:

  如何引进内地优势企业,做强做大西藏自治区高原特色青稞产品品牌,扩大西藏青稞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

  郭晓虹:

  金谷集团公司一直以来与内地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与金健集团、中粮、黑龙江金谷集团、北大荒集团等国内大型粮食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产销合作、品牌建设、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达成广泛共识,依托国内知名企业现有的覆盖全、根基厚、触角广等发展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共同推进青稞产业发展;青稞及其产品消费主体市场在西藏,潜在市场在内地乃至国外,打造绿色、健康、营养青稞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加工、转化和提升附加值的空间巨大。要加快西藏青稞及其产品地理标识、商标、品牌“三推进”,实施“金谷好粮油”行动,打造西藏金谷品牌,争创国家名优品牌;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搭建青稞产品电商平台和宣传平台,实现青稞产品的网上交易和立体式宣传,建立便捷快速的物流配送绿色通道,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可。

转载链接:http://www.scio.gov.cn/xwfbh/gssxwfbh/xwfbh/xizang/Document/1549710/1549710.htm